重看完《地下社會》才發現,劇中的國王被禁錮的小島,就是《地下社會》的馬可一直提到的共產黨領袖提托的度假勝地,兩部片就這麼巧妙地重疊在一起了。整個小島的人也有如地下社會一般與世隔絕,所有對外的聯絡也只靠少數統結階級,這一點也跟地下社會很像。
跟地下社會的喧鬧不同的是,整部片呈現有如北歐電影那種疏離冷漠的質感。稱不上喜歡本片,但仍然看得出對極權與地緣政治的諷刺。
蔡明亮的電影對我來說真的愈來愈感到舒服。
劇情真的是一句話就能說完:在台灣一個寂寞的男人,偶然與泰國的年輕男子相遇,然後各自回到原來的生活,想念著對方。
一直覺得蔡明亮的電影的觀看心態,應該就像你去美術館觀賞藝術品一般,你必須靜下來仔細觀看與聆聽,我想當你看到《蒙娜麗莎的微笑》時,絕對不會想只看一眼吧(當然現在這個年代大家比較重視的是跟它合照?)
日子對我來說是一部聽覺重於視覺的電影(然而全片幾乎沒有聽得清楚的對白),一開始的雨聲、亞儂煮飯的食器聲音、李康生住處的自然環境、最後嘈雜的馬路聲音、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那個音樂盒發出的卓別林電影《舞台春秋》主題曲〈永恒〉,這些聲音都是蔡明亮內心的想念與情感。
當然視覺上也維持著一貫的蔡明亮質感,每一個畫面都有如精心繪製的工筆畫,真的必須要盯著它慢慢看,仔細看每一個細節,最厲害的就是那日出中的大樓裡面有一隻小動物的畫面,蔡導說當時拍攝時也沒有發現,剪接時才看到這麼有趣生動的畫面。
簡簡單單的電影,卻一點也不簡單,在這個大家連看youtube都要兩倍速的時代,能不能慢下來,在戲院裡輕鬆地看一部蔡明亮的電影?我不認為蔡明亮的電影會給觀眾負擔,對我來說反而非常能讓我放鬆讓心情沈澱。
每年都要看一下VR,今年的設備是HTC Cosmos一體機,我覺得還是有點配重不良,看完大約40分鐘的影片,確實感到有點沈重。
非人物種:有如X光一般的畫面,我覺得這片讓我最有感觸的是視覺引導做得不錯,比較快速的移動時,都會有個東西跑出來吸引注意力,也有類似載具,成功減輕暈眩感。
2020太空漫遊:把整部2001太空漫遊有如切片一般呈現在眼前,宏大的空間感很讓我印象深刻。
時空奇點:處在奇點中看到外界的樣子,我覺得不算特別。
不管看幾遍都好好看好好聽啊!愛蜜莉好可愛啊!
映後的聲音設計師周震,關於聲音的講解也十分專業,他甚至在本片拍攝期間正好就在巴黎留學,關於巴黎的地理地貌與片中聲音的關係,他也聽得出來愛蜜莉爸爸住在巴黎北邊的郊區,還有愛蜜莉住處的歷史故事造成的聲音特色。
沒看到的《光榮之路》
上一次買了票沒看的應該是2006年的8又1/2...總之我有DVD,有機會再來看嗚嗚。
場外加映:綠光
我對《綠光》的第一印象竟然是來自昆汀塔倫提諾,他說他最愛的電影就是綠光,真的很難想像一個每部片都好像血漿不用錢的導演喜歡的是這部看起來是都會女子愛情故事的電影。
看完之後我明白了,昆汀喜愛的是一群(穿超短褲的)女生聊天講幹話的感覺吧XD
關於一個自認為不被了解的都會女子,卻又總是想要跟大家一樣在休假期間一定要待在哪個度假勝地,尋尋覓覓求不得,然而象徵幸福的綠光卻會在她幾乎放棄時等到了。我也覺得女主角有點自尋煩惱啊,不過女孩的溫柔其實是很那個的。
映後聞老師也講了很多關於綠光的逸事,像是那個綠光,還是需要一些後製才比較明顯,這也是這部片比較適合在戲院看的原因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