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金馬影展-伯格曼百年紀念影展觀影心得






老實說以前從來沒有看過伯格曼,甚至也沒想過要去看,總覺得太過深奧難以親近,而且也覺得從小螢幕看難以感受真正的魅力。既然今年有這個機會就來湊一下熱鬧,也只能淺嘗即止,看一些大家都說經典必看的。

為了參加劇本黑客松,放棄了那週末預定要看的處女之泉,把票送給某人,他竟然給我睡過頭,氣死我。


哭泣與耳語

第一部就看這個實在有點跳太快了XD
一開始真的很難適應這種節奏,但被美麗的女主角Liv Ullmann吸引,更被很少在其他電影看過的紅色房間驚艷。我嚴重懷疑大衛林區在用色方面有參考這部片。
母親與兩姐妹之間的複雜情感,從第一幕就讓我感覺到了,母親醒來哭泣、在一旁的女兒表情漠然,視線刻意避開母親,拿出日記...
節奏看似緩慢,但每個角色臉上的表情變化極為複雜,瞬息萬變。特別是那個女僕,在這家人面前總是唯唯諾諾面無表情,卻總是能感到她對某些人的喜愛、嫌惡、同情等等各種情緒。
最讓我訝異的應該就是姐姐拿著玻璃杯的碎片割自己下體的那一幕,一下子難以接受,但回想前面她與丈夫和母親的相處過程就大概可以明白她的壓力。
伯格曼的電影真的就是只有用電影這種形式才能表現出來的藝術。攝影、美術、音樂、演員的演出,每一個環節都包含著豐富的意義與情感。
也許在這部電影裡,我能窺探到的內容只有冰山一角,但我覺得看完這部電影離開戲院的時候,我看待電影的觀點已經產生了許多改變。
片尾出現時那一聲「叮」讓我印象深刻,總覺得有種嘲諷的意味?


夏日戀曲

伯格曼早期的電影還是比較容易親近的,我總算比較輕鬆沒有壓力地看完整部片。
天真爛漫的男女在北歐難得的夏天海邊相遇相戀,對照女主角多年後不願再親近別人的態度。最後一幕她的獨白展現了伯格曼電影的獨特個性,雖然比起他後來的作品手法稍微生澀了點,但我覺得十分動人與純粹。
在看這部片的時候還不知道,夏天的海邊、野草莓、簡陋的小屋、zoom in臉部特寫等等元素,是伯格曼反覆在電影裡面運用的手法,也就是伯格曼最直接的自我展現,其實幾乎每部電影都在講他自己。


莫妮卡
這海報感覺好有趣
不由得想起《藍色情人節》,年輕男女相戀的甜膩,到後來面對生活的殘酷的對比(只是藍色情人節面對生活壓力的是女主角)。
觀眾(特別是男性)可以很直覺地指責莫妮卡是個必取,是個不願負責的妻子與母親。但我相信伯格曼想要講的絕對不只這些,後面莫妮卡直視鏡頭那一幕非常驚人,打破第四面牆之外,莫妮卡空洞的眼神似乎告訴我,原來她什麼都不想要。
看過伯格曼的紀錄片之後,更明白伯格曼就是在講他自己,他除了電影,什麼也不想要。

第七封印

又是一部很困難的電影,而且在在忙碌的一天結束之後的深夜場次,真的是極大的挑戰orz
我承認有幾分鐘的斷片,這絕對不是電影的錯orz
數位修復的黑白影像,強大到讓我覺得都給你拍就好啦,還讓不讓攝影師活啊XD,死神現身的畫面應該是影史最重要的幾個畫面之一了。生死的質問、人與神、信仰的意義...全部都是大哉問。
在看紀錄片後的座談裡,講師說楊德昌曾經提到他當年不知從哪裡弄到了盜版的《第七封印》錄影帶,一群文青擠在悶熱的地下室,看著瑞典語沒有字幕的電影,露出崇拜大師的眼神。想想這種畫面都覺得又好笑又有點厲害的樣子。


野草莓
一開始的老人夢境真的非常驚人,那種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一切就要結束掉的感受,更難想像當年伯格曼才38歲就能如此精準地描述老人的心情。
沒想到後來變成了一部公路電影,老人與媳婦的爭辯與情感,遇到天真的年輕人(他們又像是從夏日戀曲或莫妮卡裡走過來一樣),老人好像又經歷了一次意外的人生。最後老人回望他的父母,表情竟是滿足與遺憾同時呈現。

假面
又是一部攝影極為逼人的電影,各種奇妙的手法一口氣放進來,卻絕不突兀。兩位女主角的臉合為一體非常切合主題,兩人對話的畫面像是在跳舞一樣。
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是導演不斷運用白色的窗簾,兩人一裡一外,除了暗示她們互為表裡之外,我相信要拍攝這樣的畫面,打光的難度應該是相當高,但這窗簾的畫面有各種角度、各種天候光線的變化,還是能兼顧裡外的明暗平衡,又運用這樣的對比來講故事,這根本就是攝影教科書等級了。
相機偏執狂時間:麗芙烏嫚在海邊拿著Leica M3,不過她顯然不太會使用。
Leica M3
妳擋到觀景窗啦!



魔術師
對不起又打瞌睡了,這絕對不是電影的錯again
原本應該是荒謬喜劇,但加入了許多對信仰的深思,但觀影過程總覺得有點突兀斷裂的感受(還是說這是我睡著的關係?)。
或許在十九世紀末,那個科學急速進步的時代,使得魔術首先成了眾矢之的。伯格曼將科學與人的信任關係放在一起比對,我覺得或許也可做為我們現代人的省思。



伯格曼:大師狂想
了解伯格曼的生平,就能更了解他的電影了吧?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看這部紀錄片的。
看完才發現,原來他的電影就是在講他自己。莫妮卡應該就是伯格曼自己對他的花心與追求自由的反省吧?夏日戀曲是伯格曼的青春戀情、野草莓則是他想像自己老年時的悔恨、甚至我覺得魔術師都像是他想像自己名聲盡失之後的焦慮。
1957年是伯格曼最多產的一年,也是大家認為伯格曼最具代表性的一年,但他自己並不這麼想。
伯格曼或許不會是我最喜愛的導演,但我覺得探索他的電影絕對是極具啟發性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現今電影的面貌,伯格曼的影響是極為巨大的,若想要了解電影的發展脈絡,不應該錯過。
而且我更要說,其實所謂「藝術電影」和大眾電影的距離並沒有這麼遠。就像許多超級英雄電影試圖傳達某些社會或哲學的議題,伯格曼的電影也會為了票房放進美女的裸體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