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2018台北電影節觀影心得


也沒有刻意,今年台北電影節選了好多短片




台北電影獎 短片1
高山上的茶園
留在這裡,沒有身份但能存點錢,應該感謝老板嗎?這是大環境的問題嗎?活下來就是個難題了,沒想到死了問題更大。美麗的山林成了無情的牢籠,除了嘆一聲「天地不仁」我也感到無力。

妹妹
極簡的極致,固定鏡頭一鏡到底,混雜著各國語言而沒有字幕,最後竟還有個魔幻寫實的切換。不知道在哪一國的亞洲移工坐在牆邊想要跳樓,住戶警察各方人馬都不敢接近,移工的親人(應該是她的姐姐)爬過欄杆陪她,卻不發一語。導演說不加字幕是希望我們更能體會聽不太懂外國語言的移工的心情。

臨時工
雇用臨時工來演出臨時工。遊走在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遊走在工人與流浪漢之間。看完只覺得人生好難,夢想好遠...

卡住人生
20歲的導演,竟然找到陳建騏做音樂,可以拍出這樣的清新質感真的很厲害。試圖將兩個生命即將重大轉折的人湊在一起,但是好像又沒有講到什麼。期待導演可以拍出更多電影。

洞兩洞六
就是為了這片才選的啊,我也沒有失望。那小卡的口訣真的超好笑,什麼「洞洞有插插」啦XD更顯示了現在當兵和二十年前根本就沒什麼不同,而退伍之後,除了那些瘋狂莫名的鳥事,什麼也不會記得了。


美國動物
年輕人總是要瘋狂一下,才會感覺不枉此生吧。去圖書館偷一本書真的是我從來沒想像過的瘋狂行動。他們經歷這次人生重大轉折,每個人都不一樣了…
真實事件改編,甚至有真實人物的訪談。本來以為連這事件都假的,查了一下似乎真有其事。
也真有Transylvania這個地名,在《洛基恐怖秀》的中文字幕翻譯成「吹濕那裡癢」,我比較喜歡這個譯名。


成長的發聲練習
參加雀雀的抽獎活動抽中這場,完全沒看簡介就來看了。
這片真的很有北影的味道,至於這是什麼味道,總之就不是嘉明的味道(我在說什麼啦)
聲音的處理非常細緻,小模型的攝影質感也很不錯,更重要的是這個小蘿莉演得極好,毫不生澀也不做作,她有一種從內在發出的奇幻光芒。以單一兒童為主的電影總讓我想到《四百擊》。
映後座談中才知道幾乎都是從導演親身經歷出發,重新組織成為這個故事,就連那從頭到尾都沒有明確解釋的傷痕,都是導演天生的疾病。


明日台灣短片1
每一部都好看!
暴好人
陳以文演出的計程車司機真的很像,甚至讓我想到我老爸,特別是最後一幕。
小男孩在超市裡和爸爸的互動讓我想到《郊遊》的某些片段。

最後一次溫柔

這殭屍片真的超好看,只有兩個硬底子演員的演出有種舞台劇的質感。到目前為止我唯一感動到掉下一滴淚。
我聯想到《殭屍有情天》,我覺得給我的感動不相上下。
然後再打一下書《捷運X殭屍》好評發售中!

無生
聯想到《麻醉風暴》,在緊張之中透露著各種無奈。情感的營造和衝突都有點不夠,總覺得拍成一個小時左右可能會更好看。

年尾巴
這部片很厲害。小女孩超會演,比《成長的發聲練習》裡面的女孩更亮眼。一大堆硬底子演員、考究的陳設與服裝,適切的音樂,漂亮的導演(不對)....
我小時候那種外省家庭的過年大約就是這種感覺,熱鬧之中卻有種寂寞的感覺。



VR-B盲眼維莎+全能元神宮改造王
今年的北影強打VR影片,我最期待就是全能元神宮啦!
VR裝置採用Gear VR我覺得還滿適合的,重量不算重,畫質也ok。
盲眼維莎有幾段竟然是兩隻眼睛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劇情有指示要輪流閉上一眼才能兩邊都看到,我覺得是有趣的嘗試,但是當我閉眼再張開的時候,可能就造成那一片不織布墊片擋到眼睛。
全能元神宮改造王真的很好看,而且視覺引導做得很好,虛實景的結合也毫不突兀。3D聲音的處理也很不錯。整個環境很多小細節值得到處轉頭去看,真的是「只有用VR才能呈現」的內容。如果有機會真的要買來多看幾次。


十年台灣
因為去年看了十年香港才看的,看完確實感到小小失望呢...
《惡靈罐頭》
整個故事都像是現在進行式,一個蘭嶼原住民老人經歷颱風的日常生活,做著核廢外流的惡夢。導演表示他覺得十年後,蘭嶼應該也沒有太大的改變。我不太確定除了單一面向的反核口號,還有什麼更深入的思辯或探討。

《942》
探討了移工與空氣污染的議題,把未來的「台勞」與台灣的「外勞」的處境放在一起對照。導演是移民二代,希望可以喚起社會對於移工歧視問題的反思。我覺得有點意思。

《路半》
鄉下少年對未來出路的困惑,我怎麼覺得這個問題好像十年二十年前也差不多...
先不說對十年這個主題的呼應,我覺得演員的演出滿自然的,攝影光影也不錯。

《蝦餃》
我最愛的就這一部,真的滿好笑的。
故事很流暢,就是一部廣告影片的拍攝過程的偽紀錄片。酸味滿滿,還有一點腐味。Tony邱志宇演得好gay,超搶眼。還有幾個脫口秀演員,也都很有喜感。少子化的未來真的不遠,今年的出生人數又將創新低啊。


《睏眠》
美術、攝影、演員、音效各方面應該都是這幾部中最成熟的。就是劇本感覺有點怪異,確實讓我有點昏昏欲睡。涵冷娜那一段發狂的戲演得很用力。

花筐
其實是一部有意思的片,但不太對我的味。我其實有點後悔,同一個時段應該選擇《是誰先愛上他的》。
一群(有點錢)的天真年輕人之間的情愛故事,但戰爭的陰影卻無所不在。社會普遍的氣氛就是要為國犧牲,就連生病不能參軍都被當成叛徒。天真的青年們跟著社會氣氛浮沈,最後才發現一切是個悲劇。
畫面有種漫畫的質感,刻意把人key得不太像在真實場景中,對白的剪輯都有點像最近某些把對話中間的停頓剪掉的感覺,甚至還故意在重點的台詞前面還加一個敲擊竹子的音效。其實我覺得三個小時實在太長,我看得昏昏欲睡。

VR-H 潛入躁鬱之心+開展前夕
本來是想看犬之島的幕後的,沒想到片商臨時更換,真是可惜。
這一次是用Vive pro,因為有些可以room scale的操作效果。
躁鬱之心大致是在描述躁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有時感到窒息,有時感到一切快速變動都抓不住。後面有一段快速前進的過程,卻不會感到暈眩,像是在黑暗的列車裡,看著快速跑過的窗外景色,速度愈快窗子愈小,這個技巧值得學習。
開展前夕可以用手上的鑿子敲擊石頭,可以雕出雕像,感覺也滿有意思的。音效的空間感滿好的,還有中文配音。

小偷家族
在台北電影節沒去買,想說馬上就上映了。
果然是是枝裕和集大成之作呀!不過他的電影我沒有看很多,要再找機會補完了。
第一次看到是枝裕和的電影是《空氣人形》,我特別喜歡那種懷抱著天真的愛,卻始終孤寂的感覺,相遇相守只有一瞬間卻也是永恆,既夢幻又寫實。
《小偷家族》的小男孩首先出場的演出就極為驚人,兩隻手指繞呀繞,親一下自己的手背,然後熟練地下手偷走泡麵。我覺得他頗有當年《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面柳樂優彌的感覺。沒有血緣關係的一群人,親近如家人卻又保持著某種距離,當然這種美夢卻也就像《空氣人形》一般一戳就破。
最後把老奶奶埋葬的那一段,我總想到《楢山節考》,當男主角回到家發現每個人都已經理所當然地把所有老奶奶的遺物拿來使用,這是殘酷也是生活的無奈。
松崗茉優真是有料,當她抱著那個陌生男子露出真情那一段真是精彩。安藤櫻最後那段自白據說沒有劇本,導演就把攝影機放在那裡,她就自然說出那段極其動人的話。


引爆點
因為颱風而延期,還改到京華城。還是覺得還好有看到,真的很不錯。
女主角姚以緹很正,而且演得也很不錯,特別是在車上親嘴那一段,微妙的心理變化很有趣。吳慷仁不用說了,帥。
劇本、攝影、音樂音效都很到位,真的不到最後其實猜不到最後會怎麼發展。特別是最後那場燒紙錢的戲,真的讓我覺得編輯導演很敢,不落俗套。
隨著劇情看到許多環保、工安、政商等等問題,而且所謂的正義絕不是單純熱血就是對的。
總之非常推薦。
唯一我覺得有點問題的是那個記者的角色,我覺得她的存在只有功能性,她本身的動機與涉入過程都十分單調,總覺得整個故事完全沒有她也可以成立,有點可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