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遊戲心得-傳世不朽/IMMOTALITY(超多劇透)

 


這可能是我在Steam唯一全成就的遊戲XDDD

以下會有大量劇透,不喜勿入。

如果你喜歡電影,我真心推薦你玩玩這個遊戲(甚至是喜歡老電影的更加推薦),或是你開始感覺現在電影不能滿足你了,也真的推薦你這款遊戲,又或者,如果你學過電影工作,或是對拍電影有點興趣,也可以從這款遊戲裡發現一些有趣的知識。

我熱愛電影,也熱愛遊戲,但總覺得這兩種形式很不同,玩到這款遊戲真的覺得電影跟遊戲這兩種形式真的可以結合得這麼好。

Lee-Kuo Chen跟我推薦這款遊戲,趁著特價買到,本來其實期待並不高,但真的打破我對真人影片遊戲的預期啊!他還特別跟我說了一句:「一開始一定覺得用滑鼠比較順,但後來一定要用手把玩。」

對觀眾來說,電影是線性敘事,只能從頭看到尾,但到了現在這個時代,串流播放已經成為主流,隨播隨放已是基本,還可以順播倒播,加速減速等等操作已經是從幼兒到老人都可以輕鬆操作了。

這幾年遊戲的破碎化敘事似乎開始流行,或許是從開放世界遊戲,或是「魂系」遊戲開始的。玩家在遊戲中沒有明確的線性故事,但隨著玩家到更多地點,跟不同npc對話、拿到的物品、甚至是獲得技能的說明文字等等,都可以獲得一點點關於這個世界故事的線索。玩家必須從這些碎片化的線索,腦內補完整個故事和世界觀。每一個玩家獲得線索的順序和數量都不同,也因此有可能拼湊出類似但不盡相同的故事。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增進玩家交流討論的空間,更可以讓玩家盡可能走遍所有地點,找出所有線索,可以稍稍減輕重複遊戲過程產生的「作業感」。

我想起上一次拼命找出所有線索的遊戲不是《艾爾登法環》,而是《The Witness》,實在是因為那個世界太讓我著迷。我不是很喜歡那種只用對話敘事,或是有什麼金句名言的故事;相反地,我想要的是我自己體會感受到那種從未踏至的領域。就像李安說的「電影的完成不是在銀幕上,而是在觀眾的心裡」。

介面很簡單

遊戲的開始

《傳世不朽/IMMORTALITY》一開始是一段很舊的電視訪談節目,訪問女主角,影片看完後,畫面上出現五六段電影拍攝的片段,有正式拍攝,也有選角、幕後訪談、讀本、排演等等過程,非常寫實呈現了電影工作。玩家可以任選一段播放,可以隨時暫時,加速、倒轉等等。停下來時可以點擊畫面上的人或物件,有時就可以開啟新的影片,並且從那個相似物件的時間點開始播放。基本的玩法就只有這樣,就是這樣一直來回播放影片,暫停點擊物件。漸漸發現有三部電影:《安布羅休/Ambrosio》(1969)、《明斯基/Minsky》(1970)、《成雙成對/Two of Everything》(1999),女主角都是Marissa Marcel,她的演技真的很不錯,嬉笑怒罵都是小事,全裸性愛畫面更是火辣,當然男主角也都精壯有型,但我沒有很在意就是了(X。順帶一提,這可能是我少數整晚反覆看著美女性愛畫面,卻一點性慾都沒有的經驗XD。

等等,你發現了嗎?前兩部是在1970年之前,但最後一部1999年,差了將近30年,女主角怎麼不會老?後面還有些綠幕跟動態捕捉的片段,到這時候我已經開啟了無限幻想了,完全被這個遊戲吸引住,深深陷入無法自拔。

隨著反覆播放,特別是倒帶的時候,會發現有時候會有些「鬼影」似乎是另一個女性的影像,但停下來又消失了,這個時候我也只想趕快點擊物件,開啟更多的影片......直到我開啟了一段真正的「隱藏畫面」,才知道還有一層翻轉:有一個從在電影畫面中出現的女性,似乎穿著跟女主角一樣的衣服......這些隱藏畫面更加色情血腥。

隨著開啟了更多隱藏畫面,接下來的翻轉又更驚人,原來還有一些隱藏畫面要在隨機的「播放倒帶之間的神秘之處」(有點微妙,玩過就知道)才會出現。那位隱藏角色說著一些很玄的台詞,必須要跟其他的隱藏畫面拼湊起來才能稍稍猜測出是怎麼回事。

關於遊戲劇情

[超級劇透警告]

在把全部片段跟隱藏影片全部解開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有點奇幻的故事,原來是兩個從未知世界來的「不朽」存在,可以吸收人類的身體,然後就變成這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他們經歷過耶穌的時代,暗示他們才是聖經故事的源頭。到了現代,這一位(The One)開始喜歡純粹的性愛,以及人類的藝術,決定跟人類一起拍電影,想要創造出很棒的藝術。然而另一位(The Other One)則是瞧不起人類,只想把人類全部殺掉。兩人的思想發生分歧,於是開始互殺然後復活的循環......直到最後一幕,另一位把這一位燒掉,但這一位的影像再次出現,打破第四面牆,對玩家說:「現在我是你的一部份了。」(這什麼貞子劇情啦)

我必須寫下我所知的劇情及某些細節,才有辦法解釋這些關聯,但感覺又有些矛盾之處...

《安布羅休/Ambrosio》的故事是:一位女性愛上了中古時代的教士,於是假扮成男人混進修道院中跟這位教士做愛,還讓這位教士跟另一個女性做愛,最後被發現之後,女主角跟魔鬼交易,救活男主角......

雖說是中古修道院的電影,但超過一半的畫面都跟女生偷偷摸摸XD

或是偷看女生洗澡

這部戲的導演是一位美國資深導演(老白男),而從兩萬試鏡者中脫穎而出的二十歲女主角Marissa Marcel剛開始有點衿持,但後來愛上了攝影師John Durick,整個變成性感小野貓,原來女主角就是隱藏角色這一位(The One)。從隱藏畫面看出來,因為「這一位」發現導演就是個歧視女性的混蛋,她羞辱了導演一頓,或許就因為這樣電影才沒有上映。

女主角演這種邪氣角色也很厲害



完全顯示了導演有多機車

攝影師John Durick後來決定拍攝下一部片《明斯基/Minsky》,故事是一位繪畫大師明斯基死了,警察探案時卻愛上了畫家的情婦,後來才知道真兇就是情婦,但警察決定燒掉證據保護女主角。但在拍攝過程中,發生了槍枝意外,男主角被道具槍打中死亡。從此女主角Marissa Marcel消失,導演John Durick也宣布暫時不再拍戲,本片也從未上映。從隱藏畫面得知,男主角其實是「另一位」,而女主角跟他發生爭執,於是決定開槍殺了他。「這一位」也吸收了導演,變成導演的樣子。

根本就是《夏日之戀/Jules and Jim》!!


最好是啦

第六感追緝令比妳更性感喔

《成雙成對/Two of Everything》電影的劇情是一位不紅的替身演員,長得跟一位當紅演員很像,當紅演員被富豪邀請去宴會就找替身去參加,卻被富豪性搔擾,然而她想揭發時卻被富豪抓去殺掉,但我不太確定是當紅演員還是替身被殺,也許電影就是要混淆這一點。其實我有點不確定那些綠幕和動態捕捉是在哪裡會用到。隱藏片段發現,原來演富豪老婆的演員,就是「另一位」。最後一段影片就是「另一位」把「這一位」麻痺,然後放火燒了她。

不知所謂的綠幕,該不會是要諷刺《房間/The Room》吧?

要看女主角露點請付費解鎖(X

還有貓,會不會讓人更想玩了呢?


我的感受及聯想

先說三部電影片段:《安布羅休/Ambrosio》放在70年代的美國,我想應該是有點驚世駭俗吧?但其實我覺得拍攝手法也最搧情,性愛場面最多,劇情卻超像肥皂劇。我在前期有點聯想到伯格曼那種深奧哲理的宗教電影,但片段愈多就愈覺得這根本就B級片。《明斯基/Minsky》會讓我想到《第六感追緝令/Basic Instinct》那種現在已經不太有人拍的性愛驚悚片。《成雙成對/Two of Everything》其實有點說教感,就是一部揭發有錢人性搔擾還想殺人滅口,還引用了瑪麗蓮夢露唱的總統生日快樂(Marissa跟The One都各唱一段),舞蹈和歌聲卻讓這部片變得好看許多。坦白說這三部片我都覺得不是什麼太了不起的電影,畢竟這不是真正要上映的片,但已經很有說服力了,讓我相信他們是在拍電影。

我還感覺到玩家也可以體會到電影幕後工作的一部份面貌,像是每一個片段的打板,還有點擊畫面中物件也會讓我想到場記或美術的工作就是要檢查畫面中的所有細節是不是連戲,是不是合理。(例如劇本上寫這時候是八月,就應該要想服裝要是夏天的樣子,或是有時鐘的畫面,跟外面日照的角度是否合理等等)

在不斷點擊物件的過程中,觀眾在看到相似的細節時就會聯想及思考。例如在《安布羅休》裡面常出現的蘋果,《成雙成對》也不斷出現蘋果,甚至還有一段特別讓導演跑出來喬蘋果的位置,女主角也都拿起來咬了一口,然後就發生了某些危險的事,還有蛇也是反覆出現,接著在隱藏畫面中,「另一位」就說,聖經裡蛇這個點子就是他提出的。還有大量的性愛跟暴力畫面,好像也跟「這一位」說的純粹的享樂產生了對照。或許就像是《西方極樂園/Westworld》引用莎士比亞在羅蜜歐與茱麗葉中的台詞「這些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終結(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正好在「這一位」羞辱安布羅休的導演時,也提到他自比莎士比亞。


原來特寫鏡頭是用夾子打板

然後再用紙片寫場次資訊

黑白的隱藏片段主要是「這一位」的獨白,串連起來就是她對人類的感覺,從人類起源到戰爭再講到藝術和人性,我聯想到《這個男人來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那部幾乎全在同一個房間裡拍攝的優秀科幻片。彩色隱藏片段則是她與其他演員的互動,有時我會覺得也許是有一部份其實是她內心的想像,因為有些片段反反覆覆,也不知道哪段才是真的,或許哪段是真的也不重要。另外就是「這一位」跟「另一位」的相愛相殺,我滿喜歡那種曖昧的感覺,他們因為是同一種族必須相愛,卻因為漫長的分離產生的分歧也不得不相殺。

黑白畫面真的很美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不朽的存在到後來卻想追求藝術的不朽,甚至讓自己(可能)死去。我真心相信電影是為了追求永恒的真實,然而演戲同時也某種程度是一種短暫的造假。兩個不朽的存在就像是在人世間演戲,披上了人類的皮,演出人類的七情六慾,有些演員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他們扮演的角色,又或者有些演員入戲太深,難以回到本色。我喜愛王家衛的電影就是因為他總是能把那些演員那些場景最美的樣子留下來。


也許是開發者的刻意諷刺,或者只是年輕人自然而然的習慣,碎片化的短影片已是現在的主流,但我總相信還是有些人願意去深入探索跟思考。這正好就是人類記憶的形式,零碎、非線性、卻又總是因為某些細節難以描述地聯結起來。這個遊戲或許也是讓玩家願意嘗試看一些老電影的契機,因為他們會發現許多老電影其實有些激情又通俗的片段,我其實不太介意觀眾跳過某些片段(雖然我自己不願快轉或跳過);這也是少玩遊戲卻喜愛電影的人也可以嘗試玩遊戲的機會,因為操作真的很簡單直覺,又可以體驗新鮮的觀影體驗。

開發團隊Half Mermaid的Her Story就令我驚艷,上一款Telling Lies我卻沒注意到,這些遊戲都是用真人拍攝許多影片片段再讓玩家拼湊線索的玩法。我覺得開發團隊很有技巧地控制成本,像是在戶外或是比較複雜的劇情大多是用讀本和室內排演畫面來取代,卻也很有效果。

幾十年來總是有許多人感覺電影要死了,要被電視搶走觀眾,被錄影帶搶走,被遊戲搶走,被串流平台搶走。「這一位」說:「不如把我們想成水凝結成雪,飄落在山上,然後變成清澈的泉水流下來,最後在海洋中蒸發,又回到山頂。」


我願相信電影會轉變,但電影不會死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