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2017金馬影展觀影筆記

血觀音

應該是今年我看過最喜歡的一部國片了(雖然有些大片像是紅衣小女孩2沒看過)。
大佛普拉斯講的是鄉間底層的黑白悲苦人生,而血觀音就是南部田僑仔的血色勾心鬥角;大佛普拉斯用一尊中空的大佛來諷刺嘴上念佛手裡摸奶的醜陋有錢人,血觀音則用那個斷手的觀音去見證各種權力鬥爭(以及劉邦友血案)。大佛普拉斯用簡約自然的黑白畫面來形容角色生活中的貧乏,而血觀音則用繁複艷麗的場景和各種語言的交錯講述政治與人心的複雜與恐怖。



每個角色都十分立體,即使是非常邊緣的男配角都有許多心理轉折,更不用說每一位女角都令人印象深刻。惠英紅連躺著都能演戲,可以用演技控制接在身上的心電圖;吳可熙證明她不是只會演村姑,還可以演有錢人家的碧取;陳佩騏演技看似八點檔,卻又更加犀利多變;溫貞菱看似天真的笑容,在看完電影之後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最令人驚艷的自然是14歲的文淇,導演說她就像當年的安達佑實,有那種同時包含了情純與心機的氣質,我相信她未來無可限量。
音樂、美術、攝影、剪輯都非常出色,看完之後仍然覺得無法自拔,好想再看一遍啊!

失控派對
我滿喜歡看這種把許多角色關在一個小場景裡面的戲,像是我的啟蒙片《厄夜變奏曲/Dogville》、《今晚誰當家/Carnage》或是《八月心風暴/August: Osage County》以及今年的愛片《抓狂酒吧/The Bar》。失控派對還有有許多演技派巨星在裡面互飆演技,還有在狹窄的空間中靈活的運鏡,以及乍聽很不搭調,卻又十分有趣的音樂,實在很過癮。當然黑白片更是我選擇這部片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部片的對白有點刻意牽扯到一些很學術或政治的用語,不過我是覺得從這些角色的職業背景設定來說,他們確實是很有可能常常講到這些題材。最有意思的就是,在那樣的情況聽到這些話竟十分諷刺,卻又覺得一針見血。像是講到懷孕,某個角色就會插嘴一句說每天都有人要生孩子,有人要當大官才重要XD
翻轉再翻轉的劇情,每兩個角色之間的組合都有許多難以想像的火花,甚至某一個從未出現的角色都超有戲的。


寶萊塢之一代梟雄

其實和我預期的感覺有些差異,也不是說不好看,而是我原本看寶萊塢片也就是想輕輕鬆鬆唱歌跳舞談情說愛就好了,這部片顯得有點沈重。我覺得這部片的劇情充滿了八零年代香港黑幫片的味道,一個重情重義的底層小混混,靠著賣私酒一步一步在街頭混出名堂,卻也讓雙手沾滿了鮮血。你很難不去同情主角,即使他本質上就是個黑道老大,但這也是官逼民反;也很難不去站在那個警察的角度去看這個故事,他也只是在努力執行他的工作啊。我一直聯想到班艾佛列克的《夜行人生》,不過我覺得本片比夜行人生好看很多。
沙魯克罕的肌肉仍然十分精美,女主角根本就是印度鍾楚紅啊!(這是在透露年齡嗎?)


王牌業務員

其實比我想像中要更沈重一點。
「希特勒已經死了,而我們還活著。」在二次大戰後倖存的猶太人不斷用這句話激勵(或質疑)自己。他們在戰後失去了一切,只能再次利用自己的生意頭腦想辦法賺錢,也許手段有點不太道德,但比起當年德國人屠殺他們的殘忍,這點小奸小惡又算什麼?於是我們看到德國的平民面對猶太人顯得有些怯懦,一直到最後一個轉折讓我們看到反省與和解的可能。猶太人在戰後仍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留在德國,也許這才是和平的開始。
另一條線是主角被美國的情報單位質疑他在集中營曾經幫助過納粹,然後一步步講述他在集中營時的悲慘生活。常有表演者說,最悲傷的表演不是大哭,而是笑著忍住悲傷,這部電影把這種表演發揮得淋漓盡致。
男主角還真的有幾分像是湯姆漢克斯,女主角曾經演過超人:鋼鐵英雄的反派,差點以為是《佈局》的女主角,總之都很漂亮!還有那隻三條腿的狗,真的太惹人憐愛了!


真實遊戲

從伊娃葛林出現的時候,這部片就開始讓我聯想到《鬥陣俱樂部》,可惜到最後的結果卻比鬥陣俱樂部差了一點。
我完全可以體會主角寫作時的痛苦,以及選擇題材的掙扎,是否要拿身邊人的故事做為創作的主角?那是一種剝削嗎?拿自己不堪的過去呢?
伊娃葛林的美艷即使是女性應該都會心神一蕩吧?她這麼親切的幫助,又有誰能拒絕呢?我覺得整部片就是在講創作時的痛苦,伊娃葛林就象徵了小說中的角色,她一開始是個親切的陌生人,但漸漸進入了創作者的內心,與創作者對話,甚至衝擊了創作者的人生。
我覺得可惜的是結局稍弱了,並沒有讓我感到衝擊,鬥陣俱樂部還是超經典的啊!


夏日之戀
這一幕太經典了

這部經典一直沒有機會看,這次的珍妮摩露專題只選了這部,的確是非常有趣的電影啊!
「肖查某與馬子狗!」離場的時候旁邊一個年輕人下了這個評語,還真的有夠台有夠現代又有夠一針見血的啊!
當然我沒辦法這麼想啦,只能說這種愛情的境界真的是非常崇高的理想啊!
片中的年輕人好似不需要工作也沒有爸媽親人,只有戰爭可以拆散他們。他們努力追求自由與愛情,讓他們快樂與痛苦的東西只有愛情與友情。尤其是珍妮摩露飾演的女主角凱薩琳,直到最後一刻我都覺得她是最自由的。
那首歌也很輕快好聽,似乎很多模仿歐洲風格的咖啡館都會當作背景音樂。女主角跳河那一個場景,好像有些電影刻意模仿,不過我也不記得是哪部片了...

大災難家


超好看啊!特別是在日新IMAX大廳的巨幅銀幕看到這種Cult片的感覺更加震撼!
為了這部片我還趕快找了《The Room》來看,我必須承認我沒有辦法很專心的看,因為實在太爛了XD
我是覺得《台北物語》比較有趣啦!
台北物語的KUSO點比較直接,場景和人物也比較豐富;The Room的的荒謬之處需要看到後面再跟前面對比才能感受得出來,而且場景和舖陳比較單一。我覺得唯一可以相提並論的就是台北物語的吊扇和The Room那台摔下去的(映像管)電視機XD
但是《大災難家》完全讓《The Room》的層次提升突破天際了,不僅是戲劇性地描寫了自編自導自演的湯米猥瑣(Tommy Wiseau)(這個名字中譯真的太棒了XD)的創作心路歷程,更把《The Room》有趣的地方都重新演了一次。這是我今年繼《台北物語》之後再次感受到全場歡呼大吼大笑的一部電影,這種體驗實在太棒了!
而且不僅是荒謬好笑而已,在許多時刻我甚至有點感動,總覺得這種奇妙的創作者是非常珍貴的,他們有自己的小宇宙,更有著我等平庸之人沒有的勇氣。我想到了《艾德伍德》、日劇《火花》、北野武的《阿基里斯與龜》。
我更覺得我辦Kuso Game Jam、找尋Kuso Game也是希望能遇見像這種難得的創作者。也許你們被世界嘲笑,但請你相信,有些人不斷嘗試做這種作品而不可得。

水底情深

這倒是我第一次看電影還要被收走手機。因為沒了手機,進場時觀察了一下觀眾,以我以貌取人的估計,男生佔7成左右,至少一半是肥宅XD
我其實沒有特別愛吉爾摩戴托羅,最愛的還是地獄怪客(Hell Boy),羊男的迷宮劇情早就忘了,環太平洋除了巨大機器人的設定之外,對劇情還真是沒什麼感覺...
水底情深倒是讓我有點改觀,沒想到宅神戴托羅也可以拍一部浪漫愛情片。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女孩子愛上一個水裡的怪物的故事。但看完之後真的會覺得女主角很美,而水怪帥到爆。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看完這部電影,大概會比較能理解為什麼川普可以當選吧?
破敗的遊樂園度假村變成了社會底層居住的公寓,(可能沒有身份的)孩子不去上學,整天在附近玩著一般人覺得超沒教養的遊戲(像是吐口水到別人車上)。總是忙碌到不行的大樓管理員總是忙著修理東西丟垃圾,板著臉催繳房租,還要看顧亂跑的小孩。
我們當然可以指責那些家長不好好工作也不好好教育小孩,但某種程度他們其實也是體制下被壓迫的一群。
這樣子的電影其實非常多,但本片並不煽情,也沒有刻意偏坦哪一方。我覺得這部片確實可以作為影展的入門片,值得一看。


復醜仇同盟

可惡…後半段我半夢半醒,完全不知道劇情…
這絕對不是電影的問題,只是時間太晚了,實在太睏…第一次看影展感到力不從心…
不過光看前半段我就覺得這部片確實很合我的口味,誇張的視覺風格、戲謔的對白、犯罪黑幫與武藝高強的女孩…前半段
看到最後字幕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絕大部份的角色都是導演自己配音的,主角、主角他媽、壞人、壞人的風騷女秘書…
真的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可以再專心看一次…

意外

本片的女主角法蘭西斯麥朵曼和水底情深的女主角莎莉霍金斯真的難分軒輊。她演活了那個喪女的憤怒母親,完全就像是糞坑裡的石頭一像又臭又硬。
我非常喜歡電影中對於每一個角色都有各種面向的描述,每當故事好像要走向一個可能變得俗氣的發展時,一個轉彎又不一樣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這樣吧!
每個角色都有些「政治不正確」,但也沒有人是真正的壞蛋。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苦衷,也有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的極限。女主角的憤怒衝撞,撞出了美國南方小鎮的種種問題,種族與性別歧視、警察吃案、居民群體息事寧人的態度…但這些事情背後也都有各自難解的問題。
結局耐人尋味,我首先想到的是,原本將那個警察視為仇敵的女主角竟然與他一起踏上了旅程,也許這代表了和解的可能。但似乎又不止如此,他們其實是要去尋仇的,而且他們要找的人也極有可能並不是殺她女兒的兇手,「真的要殺他嗎?」「不知道,到時候再說吧。」也許人類就是這樣,許多時候也只能摸石頭過河。有人說人類總是面向過去,背對著未來這樣後退著前進,這句話放在這個故事的每個角色好像都很適合啊。

看完第一個感覺是,田中麗奈好正XD而且映後座談她幾乎都在講中文,真是意外!
現代社會中,家庭重組已是常見的事,但在日本這種事事顧慮社會秩序和規則的集體意識之中,爸媽對子女總是有許多難言之隱。
站在中年男子的立場看來,我覺得淺野忠信主演的男主角實在犧牲太多了,我覺得他其實也是在贖罪吧,當年與前妻的失敗讓他覺得自己沒有退路了。我其實也很難理解他那個剛到青春期的繼女為什麼忽然討厭他,至少在電影裡我沒有看到什麼線索。宮藤官九郎演出那個不願被家庭綁住的浪蕩男子,最後仍持續保持一點對女兒的愛,即使他是最混蛋的一個,仍然讓我感動。
我覺得有幾小段劇情有點拖,不過自從看了五個小時的《happy Hour》之後,這真的不算什麼了XD

春光乍現/Blow Up
我也想用這種姿勢拍照

「以前看不懂,不過看了幾次,現在愈來愈喜歡了!」離場的時候,李幼鸚鵡鵪鶉剛好在我身後,對朋友這麼說。
我倒是第一次看就覺得非常喜歡啊!
這根本是傳統攝影愛好者的小教室,拍、沖、放、有如射擊一般的拍照姿勢、攝影棚、背景紙、閃燈、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的道具、時尚模特兒...
看似零亂的故事,但主角的生活也就是這麼零亂,冷眼看著瘋狂的人們來來去去。唯一最有邏輯的一段就是他在相片中發現一把槍和一具屍體的過程,但接下來女主角闖進來之後,又變得更瘋狂了。最後一段隨著那群人一起演著默劇,到底是他也瘋狂了,或者其實他看到了什麼平常人看不到的東西呢?真的讓我帶著微笑離場…
楊照說七十年代以前的電影總是讓每個人看完都有不同的感受,我覺得《春光乍現》就有這種意思吧!我感受到的還是攝影的本質思索與辯證,眼見真的為憑嗎?他看到的槍和屍體是真的嗎?或者一切只是電影的幻象?就好像最後默劇中觀眾看不到的球,他卻看到了…
另一個想法則是《明室》不斷提到的刺點,為什麼他會注意到那麼微小的細節?我們卻只注意到女主角的美貌,以及電影中從未明說的,她與那個白髮男人的關係。
據說後段那場搖滾搖演唱會是那個時候非常厲害的樂團,可惜我沒什麼研究。那一段也極其諷刺,特別是在四十多年後的現在,這種現象只有變本加厲啊!大家拼命拍照,但那張照片在被按了讚之後不到幾個小時就會被遺忘了…
女主角年輕時非常美艷

不可能的任務第1集

相機偏執狂時間:主角隨身帶著的是Nikon F,在攝影棚用的是Hasselblad,為了拍出相片中細節的則是一台4x5相機。每次看老片都有一種感嘆,片中人物拍照的動作和流程都非常正確,因為那個時代只有那種拍照的方法啊,現在許多電影用傳統相機拍照都會讓我心驚膽跳,用手動相機不過片的、用大型相機人還在黑布裡就直接拍的...好啦,這種事就是我的刺點啦!


我覺得這部片非常獨特,從音樂、畫面、故事舖陳手法全都和過去的寶萊塢歌舞片不同,但它仍然是標準的寶萊塢歌舞片。音樂其實比較接近百老匯歌舞劇的形式,還有許多阿卡貝拉,我以前的確沒見過。從紙板搭建的舞台場景轉一下就到真實的環境,還有像歐美童話一般的故事再接到像是以前的007一般的歡樂氣氛。我滿喜歡這部歌舞片的,看寶萊塢就是要這麼歡樂啊!
女主角常在金馬影展選中的片子裡,我至少看過三次了,真的超正的啊!


派對撩妹守則

實在超有Doctor Who的味道啊!外星種族來到地球卻只想跳舞、龐克男孩只想泡妞(為了符合電影裡的時代才用這個詞XD)結果泡到外星妹。關於與眾不同與從眾、關於自由、關於音樂、關於愛。看到片尾才知道是尼爾蓋曼的短篇小說改編,有空真的要來好好讀一下。
艾兒芬妮正到翻,而且演得超好,從不經世事的怪怪女孩,變成龐克嘶吼歌手,收放自如,真的太厲害了。妮可基嫚戲份不多,表現也就算是稱職,總之略過也不太有關係啦XD


唐吉訶驢

也許是年紀的關係,每次看到像是Mr. Children那部著名的MV《くるみ》那種到老了還拼盡全力做一件傻事的故事,都覺得特別感動。
故事極其簡單,就是一個西班牙老人想帶著自己的驢子去美國旅行。老人的頑固和幽默,正好和他那隻驢子湊成一對寶。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摰情感、老人與女兒的親情,一路上的人情與風景…看完心情真的很好,所有人都微笑著離開戲院。
看到有些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看這部片,我覺得真的非常適合啊,完全不落俗套,看完大家都會覺得很愉快吧!
然後我剛剛才發現這是一部紀錄片,我真的本來以為是劇情片啊!拍攝的手法太厲害了!

音為愛其實我看完並沒有非常喜歡…
導演與編劇Dick Lee的自傳電影,我總覺得這部片有種自溺的感覺…
同志傾向並不是讓我對這片評價不高的原因(但也沒有因此提高分數)。我只是覺得即使他經歷了這麼多事,從努力參加歌唱比賽,到向男同學告白,到被一個狂野美女弄得神魂顛倒,最後妹妹過世,甚至稍稍講到1970年代的新加坡那種高壓極權的社會氛圍,…我都覺得好像都是輕輕帶過,不夠深刻。
映後座談時才提到新加坡的政治至今仍然非常保守,所以很多事真的只能輕輕帶過,不然可能根本沒辦法上映。
但對我來說,同樣是新加坡電影,同樣是少年成長的題材,同樣有著懷舊氣氛,《爸媽不在家》在前,真的高下立判...

祝你生日劊樂

為了這個題材我就非常期待了。全家人一起殺掉那個智障的兒子?這會是一種如何殘酷又如何悲傷的故事?
媽媽說她決定要殺了兒子,是因為愛他,如果媽媽走了,那她其他的兒女只顧著自己,根本不會照顧他。這樣真的是愛嗎?那其他的兒女呢?他們愛那個大哥嗎?或者該問,他們有必要愛他嗎?
導演自己演了一個孬種混混,他說這種被打得這麼慘的角色不會有人想要演的XD
也許是我經歷過的家庭狀況所致,我很清楚所謂"正常"的家庭根本就只存在幻想之中,每個家庭都有著各自的缺陷,所謂的親情,也各自不同。那些自稱護家之類的保守團體寧願恐嚇與抹黑,也不願意面對現實。
有觀眾看出來導演讓每個人告解,就像是耶穌接受門徒的告解一樣,而最後他終於現身,與家人乘著巴士一起出遊。最後一幕耐人尋味,媳婦向大哥告解了她的秘密,然後她在車上跟著音樂哼唱起來。她鬆了一口氣,日子照常進行…

刀背藏身

徐浩峰的電影真的是怪異而吸引人啊!這次的場面更大,美女更多,情節更複雜。但又不止如此,我總覺得似乎隱藏了些政治的隱喻。
相同的也很多,關於面子與裡子,要爭千秋還是爭這一時,要選擇愛情或是仁義,誰的武術才是正宗…
那段大刀正宗之戰真的有夠怪異,正常人不會這樣比賽的吧?總有種抽象感,就是覺得好像背後還有點什麼別的陰謀和算計,才會讓人用這麼蠢的方式在爭那碗飯。
我覺得老刀王和那個日本人在樹下的打鬥到後來根本就是亂打了,這到底是演得不夠逼真還是想要表達什麼,我也還想不透…
最後一句台詞讓我思考很久:「過了這麼多年,她還沒長大啊」我的解讀是:這麼多年之後,他們看著一群人依然在那邊練刀,人們喜歡暴力的習性一點也沒改變,對白裡的"她"可能指的就是中國吧...
映後座談十分有趣,導演講了很多古代武術以及社會的故事,他真是個怪咖,他讓我想到以前公司的一個同事X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