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觀影心得]皮相獵影/FUR: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
早早就知道妮可基嫚會飾演這位傳奇女攝影家,
約了攝影班的同學和老師,大家一起進入黛安阿伯絲/Diane Arbus的神秘世界
雖然看完之後,竟然悲慘到車子在半路拋錨(還好有好心人載我回家)
但仍然開心得睡不著覺,只想著趕快把心得寫出來
我對攝影的理論學習得並不深,只在上課時學過「明室」這本書
關於那些深奧的藝術評論,或是關於複雜的心理議題,我也無法說得透徹
但我仍然試著介紹一下關於Dian Arbus的攝影
試著說說她的攝影給我的感受
在我學習攝影的過程中,Diane Arbus是經常被提到的一位攝影師
對我來說她的作品具有一種奇異的耀眼光芒
我並不想拍那樣子的主題,但我仍然忍不住常常翻出她那些令人驚訝到掉下巴的作品
那張拿著手榴彈的男孩,那些巨人、侏儒、變性人,那些在精神病院拿著怪異面具的病人
還有那張我印象最深刻的:恐怖的迪士尼城堡
我真的無法想像當她站在如此歡樂的地方,心裡正在想什麼
她為什麼能把迪士尼拍得如此陰森恐怖
Diane Arbus於1923年生於紐約,她爸爸經營一家時裝百貨公司
從小生活很富裕(這點在電影中也略有描述),她的家人在藝術方面也都有不錯的天份
1941年她18歲,就嫁給了Allen Arbus,開始了商業攝影的工作
她爸爸也將服裝攝影的案子交給他們夫妻(電影中這一點也很接近真實)
這時候也有了兩個女兒
Allen與Diane,可以看得出她離開Allen之前的打扮很傳統
二次大戰後,他們開始為時尚雜誌拍攝廣告照片
這一段時間,Diane和丈夫開始產生了理念上的差異,
Diane想要進入藝術創作而Allen想當演員,Diane也因此而產生憂鬱症
最後兩人分居,她開始專職從事藝術創作
她的攝影展並不多,但她的作品一直都引起兩極的評價
紐約時報雜志把Arbus稱為”美國20世紀最具震撼力量的藝術家之一”
評論家Susan Sontag說:Arbus的作品是”妖怪和不正常人類的羅列”,是一種”反人類”。她指出,阿布斯的鏡頭下的人物看上去”乏味、可憐,同時還可憎,喚不起觀眾一點同情之心”。
也曾有人在她的展覽上對著她拍的照片吐口水
隨著她的作品愈來愈受到注目,盛名讓Diane更加不安
我自己總覺得,或許正是因為她受到太多”正常人”的認同和關注,
使她離她所期望的那種”不正常”的人愈來愈遠了
她的憂鬱症愈來愈嚴重
最後在1971年服藥割腕自殺,享年48歲
她的照片總是與當代主流所推崇的照片相反,也因此而有了極大的爭議
她長期大量的拍攝各種怪人,但並不是為了記錄那些悲慘的人生
相反地,她的照片總是讓我覺得,她是如此的羨慕那些人
這些照片中的”怪人”看起來總是神氣、有尊嚴,或是快樂、悠閒、有生命力的
但她拍攝的”正常”事物卻都顯得寂寞而恐怖
無論正反面的評價如何,Diane Arbus無疑地在攝影的歷史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她對於攝影、或者說對人的看法也極為獨特
「我不在乎照片,主題比照片更重要」
「一張照片必須特別」
....「愈特別,你將愈平凡」
「拍攝真實的事物是種幻想.而幻想產生的地方就是真實」
「攝影是一個關於秘密的秘密,它告訴你愈多,你知道的就愈少」
”A photograph is a secret about a secret. The more it tells you the less you know.”
(這句也是電影的廣告引用的一句話)
「我最喜歡到我從來沒去過的地方」
”My favourite thing is to go where I have never gone.”
(電影中她講了好幾遍)
類似這些看似有哲理,卻又有如夢中囈語的名言,其實還非常多
我總覺得這或許就是她對於攝影的一種愛戀
而且是那種思春的少女數著花瓣說著「他愛我他不愛我」的情感
她曾經用黑油漆塗滿全身,希望自己變成黑人
她也曾經跟蹤一個巨人症者長達十年
她說:「你無法脫出自己的皮膚,而進入其他人的身體;別人的悲劇是永遠不可能成為你的。」
”What I’m trying to describe is that it's impossible to get out of your skin into somebody else's.... That somebody else's tragedy is not the same as your own.”
電影號稱改編自派翠西亞包斯華的著作《黛安艾柏斯傳》,
我並沒有讀過那本書,我也找不到這本書相關的資料
不太清楚書中的故事與電影的關係
電影的故事大約就是在戰後她開始進入攝影世界的那一段時間
一開始就打出了一段字幕:這並不是合乎歷史的傳記電影,片中有許多虛構及想像中的人物
的確,所有的故事和以上我說的事蹟完全不同
但看完我總覺得或許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更能讓人了解她對於攝影的看法
以及進入攝影創作這條路的心路歷程
看過Diane Arbus的生平,
至少讓我覺得她認識了攝影就像是認識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男性
甚至與偷情的性愛是一樣的刺激而興奮
只是這個對Diane Arbus具有吸引力的男人並不是一般”正常人”覺得有吸引力的人
在電影中用”萊諾”這個角色,具體的呈現這種感覺,
一個全身都是毛,卻又高雅而有獨特品味的男人
充滿了好奇心的她,完全無法抗拒這個誘惑,
原本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也無法使她停留
終究還是進入了那個炫麗的世界
電影中這一段非常有意思
整部電影中的配樂,也極為適當
隨著Diane一次又一次的偷偷上樓,那種有點緊張而興奮的氣氛還真是扣人心弦
最後萊諾的離去,也正是Diane開始發光發熱的開始
她終於明白自己的使命
就好像蜘蛛人的覺醒,她終於開始了她那個註定孤獨而悲劇的人生
電影一直到結束都沒有提到她悲慘的自殺,甚至可以說是產生了一個新的開始
或許對於Diane Arbus的粉絲來說,讓時間停留在這一刻或許是最美好的吧
以毛皮(FUR)為名,串起了真實的Diane(父親販賣毛皮服飾),與幻想世界(多毛症的萊諾)
或許也代表了攝影所補捉的皮相與幻想
這種如真似假的表現形式,可能反而更能形容藝術創作在真實與幻象之間的交錯
更進一步的說,這也就是攝影的魅力所在
學習攝影到現在,看到了各種對於攝影本質的探討
對於各種”製造”、”編輯”影像的學習,我也更加明白攝影代表的”真實”與”假象”之間的關係
也一直是讓我繼續在攝影這個領域中無法自拔的重要因素
看到的影像就是代表真實嗎?
看似虛幻不可能的畫面就是假的嗎?
這個問題一向是藝術家很喜歡挑戰的主題
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在時時刻刻/The Hours中的吳爾芙/Virginia Woolf
是常被拿來與皮相獵影中的Diane Arbus相提並論的角色,
甚至真實的吳爾芙和Diane Arbus到最後也都是自殺結束了悲慘的一生
一個狂熱的創作者總是讓別人覺得神經兮兮的吧
妮可基嫚演這個角色可以說是駕輕就熟了吧
當然在皮相獵影中的戲份是比時時刻刻多了許多
雖然電影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我想她所飾演的Diane的確與熟悉真實Diane的人心目中的她非常接近
小羅伯道尼/Robert Downey Jr.
也真的把萊諾詮釋得很好,那種有點怪怪的,卻又有教養有自信的男人
也是某些女人為之瘋狂的類型吧
他的戲路非常廣
還依稀記得他扮演的喜劇大師卓別林
歌舞神探中那個只能在夢中用力唱歌跳舞的偵探
在心機掃描中那個有點神經兮兮的毒蟲
他在真實的生活中也曾經沾上了毒品,不然也許成就更不止如此吧
飾演Allen Arbus的泰布瑞爾/Ty Burrell 我並不熟悉
我總覺得他那種被老婆折磨到憔悴不堪的表情,還真是滿入木三分的
電影中有幾乎一模一樣的畫面
總而言之,
雖然看電影之前買了又貴又難吃的滷味
雖然看完電影之後我悲慘的在半路拋錨
但仍然覺得興奮而滿足
在真實和虛幻之間,與Diane Arbus共度了一個奇妙的夜晚
(當然也感謝志偉老師詳細的介紹這位獨特的攝影師
這篇心得之中絕大部份Diane Arbus的資料都是來自上課時所學)
當年她拍的雙胞胎
雙胞胎長大了
一張少見的海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寫的太好了!
我昨天看電視才第一次看到!
好看!
藝術家的腦袋,真的很奇怪
就像達文西的畫一樣,沒有正確的答案
張貼留言